最近因為不停地工作和一些瑣事,讓我很少有機會好好靜下來思考,但前幾天因為幫另一個分店代班,讓我有機會認識一個來澳洲5年多的台灣女生。因為那天天氣很糟,店裡生意也跟者冷冷清清,我跟這個台灣女生聊了好多,聊到了我們以前的感情生活,然後她的故事還有來到這邊遇到的種種,讓我突然有感而發的想打這篇文章。

先說這是純屬我個人的感想,沒有任何爭對人事物的批評,也歡迎有不同遭遇的朋友分享個人的經驗~

就如同副標,這篇就先談薪資的部分~

這邊先不討論薪資多少$$,在我一開始找到我現在這份工作時,Manager是中國人,因為我是新人,所以Manager說在我還在training的階段公司會耗費成本,所以在我剛training的階段只能拿正常時薪的一半;我個人是覺得好吧,我可以接受一開始我可能是在花費公司訓練的成本所以拿一半我不太介意,但法不理聽到時覺得很不可思議,叫我再找別的工作,因為他第一天進餐廳完全是個沒經驗的新人,就已經是拿正常的時薪,但因為我那時候實在很懶得找工作,所以面試了第二家就決定繼續在這家試看看了,我問Manager多久會升正式員工,她說看表現(?),過了兩週她始終找了一些小細節來挑毛病,就是沒加我薪水,於是我真的受不了,就跟她說這樣下去我根本不夠付房租,結果你知道他說了什麼嗎?她說:「如果你真的覺得錢不夠,妳應該要跟我要更多的工時而不是更多的時薪。」但你也知道問題不在工時,為什麼我要耗費我大半的時間,然後死命地工作沒了個人的時間?當然是能在最短時間有最大報酬是最好的。當然after我抱怨過後,經理大概怕我不幹了,隔天就把我薪資調到正常的標准,看來還是要懂得為自己爭取,否則不知道民國幾年他才願意

大家都知道如果在China Town工作薪資一定比較低,而且黑工多,有個朋友跟我說:「China Town的老板不怕找不到員工,因為薪資低一樣有人會做。」原本的在China Town的時薪可能是$10,可今天另一批人來,說:「老板,沒關係,你給我8塊我們就做!」結果變成一個惡性循環,老板認為反正省人事成本,又不缺找不到人,當然是低時薪好。反而如果是澳洲老板或者非亞州老板的店,薪資一定有一個標準,國定假日薪資一定是double;兩個的差別天差地遠。當我跟一些歐洲朋友聊到這時,他們就說,時薪低我才不要做,我寧可繼續找工作,一定有比這個時薪好的。

在這裡反映出一個現象,“多數的”亞州老板或許比較站在自身的利益,不太體恤員工的感受,但亞州人有時候就是習慣委屈求全,心想:「時薪低…好吧…那我就花多點時間工作吧…這樣錢就會比較多了!」但也因此犧牲了自我進修或陪伴親朋好友的機會,於是永遠是無限的循環。我常在想,會不會是因為這樣,台灣的老板也想:「反正薪水低一樣有人會想要做,你要不要做隨你~」所以台灣年輕人的最低薪資還是毫無起色。在歐洲,當政府提出縮減公務員薪資的預算,機場大罷工、鐵路大罷工;那種罷工不是像在台灣抗議一樣,只是上上街頭,鐵路、飛機還是照跑,一般民眾也沒啥感覺,新聞也只是報報凱達格蘭大道遊行抗議。而歐洲的大罷工是完全沒有飛機起飛,鐵路完全不跑動,一堆“無辜”的民眾困在半路中,沒錯~是造成了很多的不便,但也是因為這樣,政府才會“真正”的去重視,而不是不痛不癢的抗議活動而已。

另外一個例子~

因為法不理(不知道他是誰請詳見我與法不理)老爸即將來Sydney找他,所以他已經跟餐廳經理說他只能做到二月中。他們的餐廳有各國的員工,黎巴嫩、法國、英國、意大利、韓國、日本等等。而最近他們經理請了更多的韓國人進來,法不理跟我說,他發現經理之所以請了更多的韓國人,是因為“韓國人比較便宜”,他問過一位跟他一起工作的韓國同事,他的薪水就是比他少了一些。這樣完全不公平呀~為什麼都是工作在同一個地方,同樣性質的工作,為什麼亞州人比別人少?

也許我們該多給自己爭取一些東西,別讓別人覺得“亞州人很便宜”,別太屈就於現實,如果你遇到薪資太低的工作,別委屈自己了,繼續找,一定有更好的工作等著你,別抱者拿著低薪過一天算一天,有總比沒有好的心態。我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說:「我們中國人呀…就是奴性太重。」不管是中國人、台灣人、韓國人、日本人都一樣,別讓西方人一想到東方,就是“cheap”,至少,我們也要維護我們這一點的“尊嚴”。